江西萍鄉市通過治水與綠化、美化相結合,提升城市品質。圖為萍鄉市玉湖濕地公園。
習總書記指出:“要把生態文明理念和原則全面融入城鎮化全過程,走集約、智能、綠色、低碳的新型城鎮化道路”“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持之以恆開展國土綠化,因地制宜,科學規劃,不刻意追求奇花異草、名貴樹木,真正做到為人民種樹,為群眾造福”。
推窗見綠,行路有蔭,出門進園。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生態文明思想的科學指引下,我國把綠色發展理念融入城鄉規劃建設管理之中,合理布局城市的生產空間、生活空間、生態空間,持續推進城市園林綠化工作,不斷完善城市公園體系和綠道網絡,高品質生態環境成為城市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
晨光微露,江蘇無錫市梁溪河畔,健身跑道上的身影漸漸多起來。一身運動裝束的濱湖區居民林秩歡說,“這條河道連著多個口袋公園和城市綠地,還鋪設了專門的跑道。環境越來越好,大家都愛來這邊鍛煉。”
跑完一個來回,林秩歡拐進了毗鄰梁溪河的融園。綠意盎然的小徑,古朴典雅的石欄,江南特色的照壁,還有隱藏著“黑科技”的健身器材……新修建的小公園成為附近居民最愛打卡的地方。“這裡的健身器材可以邊健身邊給手機充電,運動數據也一目了然。”林秩歡說。像這樣的口袋公園,濱湖區近年來先后建成了138個,讓市民推窗見綠,開門親水。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科學開展城鄉綠化,持續推進國家園林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建設,制定印發《關於推動城鄉建設綠色發展的意見》《關於科學綠化的指導意見》等政策文件,綠色生態空間持續拓展,城鄉人居環境明顯改善,人民群眾的綠色獲得感、生態幸福感不斷提升。
“曾經灰色的街道變成了花草相伴的綠道。”在北京,90后胡昕喜歡從平安大街騎著自行車,一路途經北海公園、南鑼鼓巷,感受老北京的風韻。
“騎行在林蔭路、健步在花園街、休閑在微公園”,成為平安大街綠化改造后的真實寫照。三四十米寬的道路中央新增一條平均寬度約3米的綠化帶,上層種植國槐、海棠等鄉土品種,下層栽種月季、繡球等植物,底部再配植宿根花卉﹔兩側則拓寬人行道和非機動車道,搭配綠竹、坐凳、無障礙設施,給人們帶來更多便利。
住房城鄉建設部有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我國科學布局城市綠環綠廊綠楔綠心,大力推動公園體系和綠道網絡建設,逐步構建藍綠交織、連續完整、布局均衡的綠地系統。截至2022年底,全國城市建成區綠地率達到39%,較2012年提高3.5個百分點,10年間增加各類城市綠地近100萬公頃,人均公園綠地面積不斷增加,一大批城市實現了居民出行“300米見綠、500米見園”的目標。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城市的綠色本底體量更加厚重,生態系統格局更加健康,給百姓帶來更多綠色空間。”中國林科院林業研究所研究員王成表示。
秋天的山西長治市漳澤湖國家城市濕地公園,水光瀲灩、層林盡染。過去,這裡空曠荒蕪、水質污染,通過科學的生態治理,變身生態良好的天然沼澤濕地,一葉“綠肺”,潤澤城鄉。
“城市綠化為城市構建了城市公園、濱水空間、口袋公園等多元化藍綠空間體系,不僅提升了城市環境品質,在淨化空氣、降溫減噪等方面也發揮著重要作用。”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副總工程師王忠杰介紹,以噪聲為例,城市噪聲聲波碰到樹木枝葉,經多次吸收、反射,聲波能量會大幅減少。有研究表明,4米寬的林帶可以減少噪聲5—7分貝。
“自從家門口的小公園建好后,每天鍛煉有了場地。”河北石家庄市橋西區居民宮美秀說。這個曾經的街角廢棄地,如今成為周邊居民的“幸福園”。
近年來,我國努力建設環境優美、綠色低碳、宜居宜游的生態城市。江蘇打造“樂享園林”,有效增加群眾身邊可休憩、可健身、可交往的綠色公共空間﹔福建實施“福道+”,融合綠色無障礙出行、社區公共配套等復合功能﹔山東棗庄建設“生態街巷”,把園林綠化基礎設施延伸到百姓家門口,過去“一座崗樓兩盞燈、一把花生逛全城”,今天“一城山水滿城綠、滿城園林一城景”。
一條條綠道,串聯城市山水人文﹔一個個公園,服務百姓游憩健身。近年來,我國綜合公園、社區公園布局更加均衡,群眾身邊的口袋公園數量持續增加,公園綠地開放共享試點深入推進,為群眾營造了豐富的親近自然、運動健身、休閑娛樂的綠色活動空間。截至目前,我國擁有各類城市公園6萬余個,綠道9萬余公裡。
“搞好城市內綠化,使城市適宜綠化的地方都綠起來”“綠化隻搞‘奇花異草’不可持續,盲目引進也不一定適應,要探索一條符合自然規律、符合國情地情的綠化之路”。
城市綠化關系城市生態環境改善,關系人居環境品質和人民生活幸福。專家表示,應尊重自然規律,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從實際出發,結合地方特色,綜合考慮綠化的經濟性、適宜性、可靠性,科學開展城市綠化。
“城市綠化是一種長期綠色基礎設施建設,作為城市有生命的基礎設施,要納入城市規劃。”王成表示,一方面要樹立城市生態空間的底線思維,形成科學合理的空間布局,給城市生態系統健康穩定、老百姓品質生活留足生態空間﹔另一方面則應加強統籌協調,規劃、城建、園林等部門聯動,構建多方參與機制,編制專項規劃,加大信息公開力度,完善專家論証、公眾參與等程序,科學推進城市綠化建設。
系統工程,系統謀劃。北京林業大學園林學院院長鄭曦認為,從百姓身邊的小游園和微綠地,到城市道路增綠、濱水兩岸添綠,再到新建一批綜合性公園、濕地公園、郊野公園,借由綠道串聯,形成城市綠色生態網絡。隻有堅持統籌規劃布局,才能促進城市綠色空間均衡布局、結構完整、連接暢通。
山水林田湖草是城市生命體的有機組成部分。王忠杰認為,推進山清水秀的城市生態空間建設,應堅持系統思維,統籌構建系統完整、城鄉協調、內外聯通的城市生態綠地網絡。“要以建設健康生態體系為主線,實行全域一體化生態修復和生態建設,推動城鄉綠化均衡性發展。”
走進北京通州大運河森林公園,銀杏樹林、元寶楓、白蠟、黃櫨等彩葉樹種五彩斑斕,秋意盎然。大運河森林公園管理處副主任魏多介紹,森林公園裡種植了許多鄉土植物,它們節水、耐旱、好管理,特別皮實,一些開花品種可以從春開到秋。
專家介紹,北京常見的鄉土地被植物,如野菊花、二月蘭、沙地柏等,能用葉子在土地上覆蓋一層“綠膜”,對防止水土流失,吸附塵土、滯納楊柳絮、淨化空氣等有很好的效果。
“鄉土樹種是千萬年來自然選擇的結果,更能適應當地環境。”湖南農業大學教授龍岳林說,城市綠化要盡量選擇鄉土樹種,審慎使用外來樹種草種,堅持適地適樹原則,根據地塊特性及局部小氣候,選擇適宜樹種。
“科學選樹、科學種樹,才能更符合生物鏈、生態鏈要求。”石家庄市園林局有關負責人介紹,城市綠化應遵循科學規律,因地制宜選擇合適的樹種、草種等,還要“以水定綠”,根據水資源的情況選擇綠化方案。
“除了滿足人的需求,還要給動物留下棲息空間。”王成建議,為了保護生物多樣性,可以種植一些食源樹種、蜜源植物,還可以通過適度留野等方式,營建鳥類等野生動物取食、棲息環境,真正建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城市。
“要統籌考慮生態合理性和經濟可行性搞綠化,在規劃設計、建設施工、養護管理等各環節最大限度地節約成本。”龍岳林表示,城市綠化應堅持節儉務實原則,堅決反對“大樹進城”等違背科學規律和急功近利的行為,嚴禁脫離實際、鋪張浪費、勞民傷財搞綠化的面子工程、形象工程。
2021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科學綠化的指導意見》提出,“走科學、生態、節儉的綠化發展之路”“統籌考慮生態合理性和經濟可行性,數量和質量並重,節儉務實開展國土綠化”。
在北京市西單商圈的購物廣場“更新場”,草坪上冷季型草和委陵菜等野生草交替布置。“早熟禾、高羊茅等冷季型草整齊美觀,但耗水多、養護成本高,適宜在重點區域少量使用﹔委陵菜的枯草期比冷季型草長,但無需施肥、生命力強。二者按照一定比例布置,能夠優勢互補。”北京創新景觀園林設計公司總設計師李戰修介紹,冷季型草和野生草的混播方式已在不少園林綠化項目中得到推廣應用。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今后,將強化督導考核,採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引導各地落實科學綠化理念,杜絕人工造景、“大樹進城”,推進國土綠化高質量發展。住房城鄉建設部有關負責人表示,將指導各地科學編制、修訂和實施城市綠地系統規劃,完善園林綠化標准體系完美体育官网,強化園林綠化項目質量監管、竣工驗收等全鏈條監管機制,不斷提升城市綠色生態空間服務品質。
今年7月,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召開,發出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新號令。今后5年是美麗中國建設的重要時期,美麗城市建設是題中應有之義。
當前城市綠化從追求快速變綠、景觀亮麗向更加注重生態功能、生態質量和人與自然和諧轉變。專家表示,宜居城市是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空間載體,應更加關注人民群眾對生態環境、健康安全、優質公共服務等方面的需求,讓人民群眾共享生態文明建設成果。
“拆掉圍欄后,每天不用再繞路,直接從公園林蔭道穿行回家,這是我們的‘最美回家路’。”家住北京市海澱區的居民王女士說。北京市近年來打造無界公園,王女士家門口的長春健身園、巴溝山水園與周邊融為一體,一抹綠色觸手可及。
江蘇蘇州在古城街巷改造、新城綠化建設中,因地制宜用蘇派盆景藝術裝點城市街頭、美術館、博物館,不斷提升城市空間品質,打造獨具蘇州特色的景觀風貌。
近年來,不少城市充分利用廢棄地、邊角地、房前屋后等空間“見縫插綠”“拆違補綠”,讓百姓身邊的口袋公園、小微綠地多起來。今年,北京在核心區繼續挖潛增綠,在具備條件的公園實施“減圍欄、促聯通”,實現“綠地連片、綠道連通”,讓市民休閑游憩更加舒適便利﹔上海持續推動濱水公共空間貫通開放,加快建設環城生態公園帶,新建公園120座﹔重慶實施100個街頭綠地提質項目,建設100公裡山城綠道,建設10個城市體育公園、100個口袋公園……
住房城鄉建設部有關負責人介紹,今年,我國大力推進公園綠地開放共享,新增和提升城市綠地2.1萬公頃,建設口袋公園3800余個、綠道接近5000公裡,鼓勵各地完善配套服務設施,更好滿足人民群眾搭建帳篷、運動健身、休閑游憩等戶外活動需求。
“柿子客廳”學習植物知識、“昆虫觀察站”了解昆虫習性、“一米菜園”體驗播種樂趣……在上海寶山區張廟街道的泗柿如意園,社區居民與大自然親密互動。家住泗塘三村的居民王妙富說,社區有這麼一塊綠色天地,大家都很珍惜。
泗柿如意園的前身是一處環境臟亂差場所,當地街道通過民意調研,引導居民積極參與,在圖紙上繪出心目中的花園模樣,並提出改進建議。如今,這裡的面貌煥然一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場景隨處可見。
專家表示,要統籌好生產、生活、生態三大空間布局,既要堅持以自然為根本,也要關注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改進管理機制,提升市民參與程度,進一步強化廣大市民對城市發展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共同建設共生共榮的現代宜居城市。
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強調,要正確處理外部約束和內生動力的關系。鄭曦認為,推進城市綠化過程中,應當將政府推動與群眾參與相結合,多征求公眾和專家的意見,根據人民群眾使用需求,提升精細化管理服務水平,實現城市綠化的共建共享。記者在上海徐匯區了解到,口袋公園投入使用后,綠化部門“一家管”變成屬地街道“大聯勤”,社區居民共同參與,進一步提升管養水平。
“我心中的鄉愁就是這棵古香樟,它見証了我的青春歲月。”71歲的蘇州市民詹鈺雯每天早上都會從家裡特地繞道,看望這位“老朋友”。古香樟位於蘇州姑蘇城區的庭園路上,斜斜地向一側生長,枝繁葉茂,搭配周邊粉牆黛瓦的建筑,如同一幅水墨畫。細看樹上的保護銘牌:古香樟樹齡340年,保護等級為一級。為保護這棵古樹,並不寬闊的庭園路被設計成了環島路,人和車都會多走半圈,為樹讓路。在蘇州,古樹名木達2308株,其中樹齡超過300年的一級古樹名木有562株。
浙江金華,實施“一樹一策”,開展“古樹義診”﹔山東濟南,規劃建設了一批生態古樹園,打造城市生態文化新名片﹔湖南長沙,開展“評選古樹名木之最”等系列活動,挖掘歷史文化內涵﹔四川廣元,建立“樹長制”,強化蜀道翠雲廊古柏群保護……專家表示,新時期做好城市綠化工作,要將其與城市更新等有機結合,在山水草木中留住鄉愁,強化歷史文化保護傳承利用,更好促進城市文明傳承、文脈延續。
矚望未來,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落到實處,讓人民群眾享受到更多的生態產品和更好的生產生活環境,努力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浙江龍泉,因劍而得名,憑瓷而生輝。龍泉青瓷與寶劍歷經千年沉澱,歷史悠久,聞名天下。 10月30日,以“劍瓷品質·宋韻龍泉”為主題的第六屆世界青瓷大會(青瓷寶劍文化旅游節)在龍泉開幕。…
從上世紀80年代一張照片獲得國際攝影大獎,到如今一屆攝影節吸引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攝影家參與﹔ 從全城隻有幾家小小的照相館,到如今著力打造年產值超50億元的攝影產業鏈﹔ 從一個個攝影“C位”,到如今創成20多個4A、5A級景區﹔ ………… 秀山麗水,瞄准打造“國際攝影名城”的目標,從2004年舉辦第一屆麗水攝影節開始,持續舉辦文化交流活動、發展攝影產業、推進文旅融合,將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 11月6日,2023麗水攝影節將拉開帷幕,屆時麗水將再次迎來高光時刻。站上新的發展起點,麗水圍繞“攝影文化引領世界,攝影產業領跑全國”的更高目標追求,奮力前行。…
人民日報社概況關於人民網報社招聘招聘英才廣告服務合作加盟供稿服務數據服務網站聲明網站律師信息保護聯系我們
人 民 網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完美体育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