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9年开始,黄岩生态环境分局就以环保志愿者协会获生态环境部宣教司“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NGO基金”为契机,在全区以“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为主题,构建以“政府为主导,社会组织为平台,企业为主体,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全力将“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项目向纵深推进。
一是研学主线贯穿始终,增加开放的活力度。将研学这一方式结合到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活动中,是黄岩对开放深度延伸的一种全新尝试,也是将开放活动从传统的浏览式参观向全新的开放式体验转变,进一步增加开放的趣味性和活力度。每一次的开放,针对开放企业和参观公众的特点,设置设施初体验、寻宝大作战、模拟实验操作、终极大裁定等主要环节。在活动中,公众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研学体验,以合作和互助的方式共同完成小组目标,了解环保设施相关知识的同时,也增进了环保意识,培养了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让参与者的所见所闻所感更为深刻。我区通过“探索污水变形记研学”“化学现场教学”“探秘黄岩区环境监测站之谜”等方式,让环保设施开放和学校课程教学有机融合,完美体育官网与北师大台州附属中学、黄岩中学、黄岩第二高级中学合作,走进环保设施企业,实现参观与实践相结合,将学生的“第二课堂”与环保设施企业相结合,在污水处理厂、危废处置厂上化学课,让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更加深入、更加多样性,全面提升开放质量。
二是研学流程标准设计,提升开放的规范性。如何让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操作流程的规范化是研学的难题,课程和线路的设计必须首先体现教育性,需要精心确定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为此我区专门编制了《环境保护监测站向公众开放研学手册》《污水处理厂向公众开放研学手册》等内容,明确了研学课程有四大目标,即价值目标、责任担当、完美体育官网问题解决、创意物化。邀请公众在参加活动时通过研学方式将课程内容层层深入地进行呈现。分成“逛一逛、猜一猜、做一做、记一记”,引领公众在参观的同时进行深度思考和体验,最终帮助学生获得研究成果;还设计了研学反馈单、研学笔记、研学评价表、实验小礼包等,不仅了解生化池、生物滤池等治污流程,通过模拟实验室,亲手监测污水处理厂进水、出水及各环节的指标,参与者在参观的同时,更能充分享受到成功体验的乐趣。
三是模拟实验现场操作,提升公众的体验感。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这一项目最为主要的就是注重体验,注重实践。我区专门在环境保护监测站、污水处理厂设立“模拟实验室”,这是一个开放活动的升级。“模拟实验室”将环保企业、环境监测站等那些退役的、曾经价值不菲的“铁家伙”变废为宝,建立“模拟实验室”,并进行功能分区,分成“大型仪器展示区”“监测实验操作区”“自动监测设备体验区”等区域,为开展开放活动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四是双线联动拓宽渠道,提升公众的参与感。“线下实地参观+线上同步云直播”,打破空间限制,扩大活动覆盖人群。如江口污水处理厂在开放日前期,多方探讨精心设计参观路线,将诸多处理工艺段化繁为简,使参观者一目了然。线下组织讲解员为现场参观人员对污水处理设施进行详细介绍,同步开展线上直播,架起沟通连心桥,专业且生动形象地解答线上及线下参观者提出的问题,让线上参观者如临其境,直观地了解污水处理厂的处理工艺,见证污水从“污”到“清”的神奇变化。
2019年至今,黄岩生态环境分局已累计组织线上线下“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活动80余场次,参与群众达5000余人次,线万人次,被生态环境部官方微博报道2次,《中国环境报》报道6次。另外,全区共有5家单位入选国家级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名录,率先在全省实现了“四类设施”开放全覆盖。2023年,黄岩《污水处理研学和高中STEAM课程》荣获全国中小学生生态文明教育优秀案例社会教育组二等奖,为台州唯一入选案例,也是该评选活动中社会教育组全省唯一入选案例。黄岩区环保志愿者协会案例入选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组织编写的《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优秀案例集》,为台州市唯一。
一是开放单位受客观条件限制,开放尚未实现常态化。由于企业还是以盈利为主,环保设施对外开放活动还未常态化,开放参观时间一般为固定的若干日期和时间段,随机开放机制不健全。参与对象往往是以学生、志愿者、人大代表等定向团体为主,全民参与度不够,未能通过设施开放实现对企业正常运转、达标排放的常态化、主动化的社会监督。
二是宣传方式需进一步创新,公众知晓度有待提高。部分开放单位的宣传针对性不足、相关选题策划能力欠缺,缺乏深度谋划,重磅报道不多,二次宣传效果不明显。宣传渠道单一,缺少开放单位与参观群众互动的平台,导致形成信息不对称。
三是环保设施开放参观效果有待提升。环保设施开放是提升公众意识、强化环境教育的重要措施,但部分开放单位把开放工作当作额外负担,以内容单一、平铺直叙的讲解为主要形式,个性化服务不明显,对公众的吸引力不强,公众的获得感不深,参观效果有待提升。
一是做好全民监督,倒逼企业转型升级。转变观念,坚决摒弃设施开放为企业额外负担的观念,将设施开放作为展现企业环保实力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机会,促进开放工作与单位日常工作相互融合,在项目的设计、建设、生产过程中始终考虑设施开放和公众参观的需求,不断完善开放环境,将主动开放的理念贯彻到企业的方方面面。调整心态,增强服务群众意识,拓展公众参与渠道,加强部门、企业、公众、社会组织的合作,以“走出去,请进来”的理念,进一步完善公众开放项目,主动将流程工艺、管理措施、污染处理、清洁工艺等各项内容纳入参观内容中,推动实现不特定对象随机性的开放参观,形成持续的社会监督压力。
二是创新互动形式,深化科普教育。挖掘和积累开放单位的优秀活动资源,编制特色化参观指南。以参观讲解为基本形式的同时,创新展示手段,注重渗透式教育及趣味式引导,增添互动体验环节,利用仿真、虚拟现实等现代多元的科技手段,让参观者通过触摸、操作、角色扮演等方式参与体验,把设施开放打造成一个集专业性、知识性、互动性、趣味性、艺术性为一体的公众参与特色阵地,启发公众尤其是青少年学而思、思而行,主动了解和参与保护生态环境、改善生态环境、推进绿色发展的公益活动,做一个环境友好型公民。
三是优化媒体宣传,提升设施开放影响力。加强宣传动员,做好事前事后宣传完美体育官网。活动实施前,加大宣传力度,制作主题宣传片、公益广告,组织专题采访等活动,主动对接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环保组织等走进开放单位,调动起公众参与的积极性,将设施开放工作打造成为一个有知名度的生态文化品牌活动。通过微博、微信等渠道,实时更新开放单位的概况、活动形式、参观时间、活动进展,提高社会公众参与开放活动的积极性。活动结束后,将活动照片上传至网络平台,展示活动成果,提高活动吸引力。
四是做好能力建设,保障常态化开放。在现有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省级层面加强顶级设计、总体规划,明确工作目标、细化具体责任,推动各地落实。各级生态环境部门建立健全部门协调机制,实行专人负责,主动联系争取当地文明办、教育部门等单位支持。强化指导,邀请专家对开放单位、志愿者进行系统培训,了解公众开放的目的、意义。鼓励企业组织现场参观学习、培训交流,提升全(兼)职活动讲解人员专业水平,带领公众系统了解企业生产运行情况。无规矩不成方圆,建立定期评估机制,将开放频次、宣传情况、受众满意度纳入其中,并给予相应奖励,确保开放工作逐步推进,彰显时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