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远”是北宋画家郭熙在《林泉高致集》中关于中国传统山水画空间表现的理论,主要表述了“高远”“深远”和“平远”三种技法。“三远法”创造性地概括了不同角度下传统山水画的取景与构图之法。
郭熙道:“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颠,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高远之色清明,深远之色重晦;平远之色有明有晦;高远之势突兀,深远之意重叠,平远之意冲融而缥缥缈缈。其人物之在三远也,高远者明了,深远者细碎,平远者冲淡。明了者不短,细碎者不长,冲淡者不大,此三远也。” 郭熙在这段话中总结了山水画意境的表现方法,标志着中国山水画成熟阶段的到来。“三远法”就是一种中国传统的空间表现与创造方式。
“三远”中的“高远”,就是用夸张的尺度,将观者的视角置于有限空间的极低处,使景物显得高大雄伟,实现“突兀”的展现和“崇高”的意境观感,从而给人一种崇高的观感,在一定程度上很容易诱发人的心情之兴奋与期盼。而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如何运用“高远”带来美学感受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随着城市中心住区的发展,建筑楼层愈发密集,住区景观空间绿地面积愈发减少。经过调研,大多数高密度住宅区的绿化布局模式多为平面绿化,通常设置在建筑边缘空间。且由于必要的硬化铺装占据了大部分住宅区景观空间,绿化空间相当匮乏,因此发展多维绿化成为高密度住宅区增加绿化空间的主要方式,而这种纵向发展的转变恰恰与“高远”的立意有着共通的理念。
多维绿化景观设计,是指在有限的设计面积上,提供更多的景观绿化场地,形成屋顶、地面和墙面景观绿化体系;提高单位面积内的住区绿化率,有助于形成多层次的绿化平台,使有限的住区空间发挥最大的景观效益。将绿化从平面向立体发展,打造多维绿化景观,可以在扩大绿化空间、减少扬尘和噪声污染、改善空气质量和降低建筑能耗等方面发挥着多项作用,还不占用太多空间,是当下高密度住宅区景观优化行之有效的策略之一。
“深远”突出“深”字,它因深而远。空间必须按照反映空间时间特征的顺序进行扩展和重叠。景深指空间的深度,可以俯视,也可以平视或仰视层层展开,都传达出一种“深”的空间感。而“远”指的是空间的意境,是人们可以想象的空间。“深远”的精妙之处在于它的视线是游动的、呈曲线的,既有重叠散落的速度,又表现出“绕道而行”的意境。
景观设计没有固定的布局形式,因此在园林景观中很少能够见到中国古典建筑清晰有序的特点。而蜿蜒曲折、错落有致、时而开阔、时而幽闭的空间处理赋予了景观设计无限的变化。多数高密度住宅景观用地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呈现一个简单的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平面,于是矛盾就产生了:一个被高楼环绕的有限空间,如何成为内容丰富、迂回曲折的景观,这就需要灵活运用“三远法”。
将“深远”理念融入景观设计可以在视觉层面扩展景观外延,在迂回曲折中,通过分离或碎片化,贯穿空间层面,实现景观的多样性、丰富性和独特性。比如苏州留园的景观设计,进园后是一条窄窄的小巷,往前走几步,又是一个宽阔的院落,悬空的挂木和方正的小厅表示前方还有景物,促使人们去寻找。视线尽头依稀可见花园水池,却又看不清,更添期待和兴奋的气氛,典型的曲径通幽。像山水画一样,避开直叙,没有明显的消失点,然后通过借景和嵌套的方法,打破视线上的封闭和围挡,营造出具有进深感的景观。
“平远”着眼于“平”字,意图是和平,将人们带到“遥远”和“光明”的境地。“平”在空间上亦有高低,但在开阔的视野中趋向于宽容与融合的开放与和谐。这一点更多地对应了山林中人的精神境界,也是山水画的成熟境界。“三远”发展到这个阶段,有可能创造出可行、令人向往、可及且宜居的迷人世界。“游”和“居”相比“行”和“望”更多了一种参与感,使观者拥有式地融入空间中来,体现空间、感受空间。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居民开始不断提高生活质量,欣赏美景、享受生活、缓解压力、舒缓精神。因此,对高密度住宅景观“行”和“望”的展示功能提出了“游”和“居”的更高层次的需求。“游”和“居”就是游憩,游憩空间应考虑人们的休闲需要,可增设长凳、廊道、凉亭等设施,供人们停留、休息,也可通过打造多功能景观小品来增添住宅景观的实用性。游憩空间不仅是居民休闲娱乐的场所,更是居民放松身心、提升生活品质的场所。游憩景观休闲空间舒适合理的设计,可以为人们提供一个健康、绿色、放松的休闲场所,大大地增加景观的实用功能完美体育官网,真正打造出平淡静远且“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住宅景观。完美体育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