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滨水公园为滨水景观的一类,营造滨水城市景观,即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把人工建造的环境和当地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增强人与自然的可达性和亲密性,使自然开放空间对于城市、环境的调节作用越来越重要,形成一个科学、合理、健康而完美的城市格局。那么滨水公园景观设计手法你是否了解了呢,今天就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现代城市景观设计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缓解城市的拥挤和杂乱现象,给居住在城市中的居民一个人性化的生活休闲空间。然而简洁明快的景观造型环境可以减轻人们的视觉负担和心理压力,心情得以平静舒畅。所以,在滨水公园设计时,我们要充分考虑到人对这一现实现象的心理反应,通过采取多种手法进行创新设计,坚持人性化理念,尽可能减少对比,多和谐和舒适;少人工化,多自然化。
滨水公园的设计原则城市滨水公园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满足其生态功能、社会功能和经济功能等需求,总结其设计原则分为以下四点。
1、塑造水域空间的开放性城市滨水公园为城市居民与游客提供了亲水环境,是城市的公共游览场所,对于滨水空间的设计应本着开放性原则,吸引游人参与互动体会自然,满足日常游憩休闲活动。
2、增强水域景观的可达性与亲水性滨水公园设计的重要目的在于服务于城市公众的日常游憩休闲活动,可达性差及尺度的失衡造成了某些公共空间公众的参与性低。在滨水公园的设计中应当重视和增强水域景观的可达性及亲水性,促进市民与自然之间的良好交流。
3、打造交通活动的连续性良好的交通连续性是市民和游客在公园进行游憩休闲活动的重要保障。一方面,保证了游赏者可以欣赏到变化丰富的滨水景观,另一方面也使得居民们很大程度上摆脱了相对隔离的状态,增进了市民之间的交往活动。
4、彰显水域景观的文化性城市滨水区域对于城市的特色具有重要的展示和传承作用。对城市滨水公园景观的规划设计,应该重视传统区域文化的独特作用,将当代文化与传统本土文化相结合,能够勾起人们对于本地文化的怀念与自豪,使得人们在游赏过程中视觉体验与精神追求的双重追求。
在尊重原有基地自然生态肌理的前提下,根据场地特征、设计主题等对滨水公园进行合理的功能片区划分。针对不同片区进行不同的主题和功能设定,能够更好地进行因地制宜设计。主要根据基地环境状况、地域人文特征、基地与外界的交通联系以及游客容量等诸多方面,对基地进行功能和主题的划分。常见的功能片区划分模式包括有环境特征分区模式,人文主题分区模式,游客容量分区模式等。2、基地高差的有效利用
滨水公园中的水岸高差,在景观设计应得到合理利用。充分结合基地现状高差,布置亲水平台、游步道、自然植被等,从而营造丰富的滨水景观效果。对于高差的利用与设计,构成了纵向的景观序列形式,体现了节奏与韵律的变化,增强了滨水公园的立体化景观效果。基地高差的利用主要体现在道路与驳岸的立体化设计两个方面。
①道路的立体化设计主要是根据现状高差,针对不同区段的道路进行高低区分,以丰富整个场地内的景观空间层次。驳岸设计:驳岸是城市滨水区,链接水域和陆域的交界线,为自然形成和人工形成的建筑物或护坡,主要功能是防止陆地被淹和组织河流崩塌。
②驳岸的立体化设计主要是在考虑到防洪、灌溉等的基础上进行丰富多样的驳岸形式的组合,包括了自然缓坡式、挑台式、台地式、引水式等。注意设施与常水位、高水位、50年水位、100年水位的关系。3、水生态与水景观的有机结合
对于基地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是城市公园各方面良性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对于基地景观的塑造是滨水公园最终服务于人的必要途径。在城市滨水公园的设计过程中,应当同时重视生态和景观两方面的效果,以生态学为重要基础,寻求生态与景观相结合的设计手法。在保证生态效益的同时,兼顾景观效益,使得二者在整个城市滨水公园的设计同作用、相得益彰。
①构建湿地植物群落体系,形成湿地生态循环系统;②利用中水回收系统,通过水景处理手法的多样化营造与水质的维护相结合;③增加生态浮岛,修复生态体系同时增强景观效果。4、本土文化的现代传承
通过对于本土文化的现代方法展示,保护和更新城市滨水区域的历史文化,传承风俗民情完美体育官网,突出滨水风光特征,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和目的,使得城市河网的历史地段成为体现历史文化。本土文化的现代传承,具体主要体现在:①通过现代设计手法展现本土历史文化特征;②传统理水手法应用于现代城市水景;③尊重现状景观文化的基础上合理尝试西方水景设计理论。
5、交通设计要点合理组织交通路网,既确保了场地与外界的便捷联系,又保证了场地内部便利的可达性,合理组织人流量,分流,等候与 疏散的关系。公园道路分为主路、支路以及休憩小路三级,各有不同,但风格统一。
主干道宽4.5-8米,次干道宽2.5-3米,游步道宽1.2-1.5米。主干道蜿蜒于整个景观带,不仅起到疏通交通的作用,而且还划分绿化区域。次干道及游步道设于林间,曲径通幽,达到移步异景景观效果。设计于路灯间布置盆栽绿色植物,以形成多层次绿化效果。游步道主要为游人提供交通便捷性。在铺装图案上力求简洁统一。
次干道常设于林间,宽度2.5-3米,主要为游人提供交通便捷性。接连主干路,景观节点,漫步小径之间的纽带,伴随慢跑路等功能性,两侧通常设置座椅,供游人休憩。
游步道主要为游人,提供交通便捷性,趣味性,体验自然,便捷交通的作用。在铺装图案上,运用卵石,原木等,体现生态自然。